亚洲必赢

        领航中国丨健全生态补偿机制 推动美丽中国建设

        生态保护补偿是生态文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健全区际利益补偿机制 ,形成受益者付费、保护者得到合理补偿的良性局面 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生态保护补偿加速推进,初步建成了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,推动美丽中国建设 。

        新安江发源于安徽黄山,流入浙江千岛湖。作为长三角重要的生态屏障,新安江242公里的河段上现在平均每隔6公里就有一座水质自动监测站。

        从以前的定期监测到如今的实时监测甚至预警预报,新安江正在让生态保护从被动变得越来越主动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,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和《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意见》等文件纷纷出台 ,对全面推进生态补偿机制做出了顶层设计。与此同时 ,从新的环境保护法到新的水污染防治法,再到长江保护法,生态保护补偿的法律依据也越来越明晰 。

        十年来,安徽 、浙江两省共进行三轮新安江流域水环境生态补偿试点,这也是全国第一个跨省流域横向生态补偿试点 。按照约定 ,水质不达标,安徽补偿浙江,水质达标,浙江补偿安徽。十年时间,安徽年年实现水质达标的承诺,不仅获得了57亿元的补偿资金,还正在加快打通“绿水青山”向“金山银山”高质量转化的通道 。

        不仅是新安江 ,十年来,全国共建立了13个跨省流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,出台建立了长江、黄河全流域横向补偿机制的实施方案,制定了洞庭湖、鄱阳湖、太湖流域生态保护补偿的指导意见。

        跨流域的横向生态补偿在织密织牢,纵向的重点领域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也在细化实化。2019年,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要健全纵向生态补偿机制 ,加大对森林、草原 、湿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。

        十年来,我国生态补偿已基本覆盖重点生态功能区与流域、大气 、森林 、草原、海洋等重点领域,建立了森林生态保护补偿制度 ,持续实施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偿奖励 ,建立了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,实施了湿地生态效益补偿 ,建成了世界范围内受益人口最多、覆盖领域最广 、投入力度最大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。

        “人不负青山 ,青山定不负人 。”不只是生态补偿,这十年,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持续完善,数十项改革方案相继落实 ,构建起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“四梁八柱”。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重大改革举措陆续出台,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制度,开展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等等,改革的系统性、整体性、协同性不断增强 。

        这十年,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认识最深  、力度最大、举措最实、推进最快、成效最好的十年。超过25%的国土面积划为生态保护红线 ,建立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,设立了三江源等第一批5个国家公园,为90%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%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提供有效保护。全国森林覆盖率提升至24.02% ,森林蓄积量达到194.93万亿立方米,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到50.32% 。绿色,正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。


          XML地图